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「崩角」 大橋管理局:是設計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4/04 16:53

最後更新: 2018/04/04 18:14

分享:

分享:

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「崩角」,大橋管理局堅稱是設計。(讀者提供)

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,但被揭發問題不斷;繼早前大橋混凝土測試涉嫌造假、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被多次被發現填海鋼筒移位後,港珠澳大橋連接海底隧道的東人工島防波堤亦被拍到疑被沖散「崩角」。路政署今日(4日)傍晚回應事件,已立即向負責主橋工程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作出跟進,而橋管理局在今午已發出新聞稿詳細回應,署方會繼續跟大橋管理局保持溝通,監察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,確保其質量符合相關要求。

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今日下午在網頁上回應指,「防波堤被沖散」的報道不實,強調「扭工字塊」、即石礅的設計標高在水平面以下,並按規範要求「隨機擺放」,強調承建商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,並經監理驗收合格,完全滿足防護、消浪等設計及使用功能要求。管理局又指,被傳「海浪衝散」的兩個部位,經過「天鴿」颱風襲擊後,亦無受到任何影響。

港珠澳大橋共有4個人工島,今次被發現可能有問題的是海底隧道東出入口人工島,而連接珠海、澳門那一邊的西人工島亦可能有類似問題。根據網上部分航拍照片,以及本報讀者何小姐去年11月乘搭飛機拍得的照片顯示,位於內地水域連接隧道及香港段大橋的東人工島,出入隧道那一邊的防波堤似有「崩角」,部分石墩已脫離人工島,散落在海底,明顯跟原先的設計圖有出入。

前土力工程處處長陳健碩今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認為,可能是工程設計,隧道是以沉管方式建造,即先將管道放入後再加壓令它沉壓,但不能有太多壓力,避免影響隧道結構,穩定管道後才抽水,而越靠近出入口,管道需要的壓力就愈少,他指出,只要拍攝到其他出入口的防波堤,便知道是否屬於正常。他又稱,現時島上結構物,如馬路及燈柱等都無移位,相信島上的結構不受影響,但他亦指,如防波堤是被沖散,會影響對人工島的保護作用。

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今早接受電台訪問時則指,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數據,每塊弱波石重5噸,而本港用於船灣淡水湖的弱波石都超過5噸重;但他認為,即使部分弱波石被沖散,對主體結構影響不大,但建議大橋方面應盡快修補,避免影響人工島其他結構。